首页 »走进惠民 »惠民发展

惠民发展

惠民·经济

 
 
 
 
惠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惠民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版图面积1360平方公里,辖12个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09个社区,人口65万。交通便捷,4条国道、3条省道,德大铁路、济滨东高速等穿境而过,半小时可到滨州市区、济南国际机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45.6%,境内有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7家,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是平原地区践行“两山论”的典范。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塑料绳网之都、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省级旅游强县。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保持定力中精准发力,在把握大势中谋篇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整体性的新成效,“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胜利收官,“三年有突破”顺利推进。截至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3年的7.1亿元增长到12.8亿元,增长80.3%;GDP由2013年的168.6亿元增长到213.9亿元,增长26.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81元和15340元。2019年1-6月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13.15%,增幅列全市第1位。

一、厘清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坚持站高位、谋全局,创建了“三四一五”工作体系,开启了建设生态美丽健康幸福新惠民“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的新征程。抓落实、重担当,创新实行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分线作战机制,出台县委狠抓工作落实“十条规定”,打出推进惠民高质量发展和“双招双引”系列组合拳,发出了推动惠民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动员令。坚持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机关作风大转变、干部素质大提升”系列活动贯穿工作始终,扎实开展全县“大竞赛大比武”活动,从县委常委和镇办(区)、县直部门两个层面,每月召开全县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创优争先。注重扬长惠民优势,着力打造“惠民原耕”“古韵慢城”“健康惠民”三张金名片,开启了具有惠民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赶超之路。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0.1:32.5:47.5。一是聚力“双招双引”一号工程不动摇。建立“6+4+6”招商模式,由县级领导牵头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绳网纺织、文化教育旅游、健康产业“六大产业”招商专班,以价值链为核心,完善招商引资施工路线图,实施精准化招商,赴全国各地开展招商路演36次。大力实施“兵圣英才·智汇惠民”战略,研究制定《惠民县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人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为招才引才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近年来,全职、柔性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袁隆平院士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人。二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企业布局园区化,建立以经济开发区、高效经济区和辛店汽配风电装备产业园为主体的“一区三园”运行机制。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绳网纺织、农副产品及深加工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向集群化迈进,推动国创风能、辰星耐磨联手打造山东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成功纳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布局。铝精深加工产业向建筑型材、汽车部件轻量化、电工方向发展,工业总产值2018年达到180亿元,2019年1-6月份实现75.7亿元。绳网纺织产业向标准化升级,实现绳网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绳网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东省绳网标准技术委员会,建设全国首家数字绳网产业带,以科技创新推动绳网产业动能转换,产品畅销全国、行销全球。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60.7%,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高区,大力推动沿黄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区域农产品品牌“惠民原耕”,16家企业、96种产品纳入品牌营销范围,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123个。推进现代农业向融合化发展,连续举办八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苗木产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蜡、国槐生产基地和绿化苗木交易市场。鑫诚农业田园休闲旅游项目已建成运营,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中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坚持把文化旅游业、健康产业和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旅游产业向全域化发力,连续举办十届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魏集古村落等重点景区旅游品质明显提升,2018年以来,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游客人数持续突破历史新高。培育发展“健康+医疗”“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体育”等新业态,生物医药产业向智能化升级,蔚蓝生物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微生态制剂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作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范县,全县淘宝业户达15000多家,以绳网、苗木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300亿元,实现惠民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将于8月28日举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三、着力激发改革发展活力

着力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积极打造“滨州领先、山东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建立了以高效便民为中心,以硬件、版块、流程、信息化、舆论、管理、人才为支撑的“117”政务服务体系。持续简化审批流程,实现一窗受理,日均办结率达98%,“一次办好”率90%以上。成立重点项目帮办代办中心,建立政府代办员队伍,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个性化的无偿代办服务。推行“拿地当日就开工”,双休日开门办业务,审批时间由40天缩短到14天。坚持以“一次办好”改革撬动全县重点领域改革,县级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交巡合一”、警务协作等公安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县管校聘、交流轮岗等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二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标准地+承诺制”操作模式,完成1宗标准地出让。千方百计拓宽用地渠道,大力推进合村并居工作,全县共上报挂钩项目村 37个,安置区14个,实施后可节余指标3363亩;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用地保障持续加强。稳步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绳网新旧动能转换示范产业园启动7.2万平米标准化双层车间建设,年内全县计划完成18万平米。强化金融服务及实施企业增信服务,确定7家帮扶重点企业列入全市50家“待增信”帮扶范围。举办政企面对面“对接政策、做优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电视直播活动,建立惠民新型智库,不断优化服务企业质量和效率。三是以创新驱动为突破激发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中备案企业5家。成立国际红曲研究中心,实现“政产学研”工作新突破。建立国家星创天地1家、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90家,科技创新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

四、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四城同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省级技术评估,国家园林县城已通过省级初审,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发展内涵。积极探索具有惠民特色、惠民属性、惠民风格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老城区围绕打造“古韵慢城”品牌,实施生态修补、城市修复“城市双修”,雨污分流工作卓有成效。启动古城墙修复工程及环城东路、东关大街沿街立面仿古改造,北城门建设全面完成,全力恢复古城风貌。新城区围绕打造“宜居新城”名片,全民健身中心、县妇幼保健中心、社会福利中心、职业中专、档案馆等重点项目加快规划建设,新党校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启动2018-2020年棚改旧改工程,2019年计划推进9053套棚改项目建设,棚改项目7214套安置房已开工建设,1839套安置房建设进入招标阶段。大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乐安黄河公路大桥、阳信至胡集里则铁路专线、济滨城际高铁、商高高速“三路一桥”建设有序推进,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

五、全面改善和保障民生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创新开展“问需于民大走访”活动,为惠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社情民意基础。“大班额”“全面改薄”“足球进校园”等重大工程完成投资3.34亿元,县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投入使用,职业中专加快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投资1.47亿元启动新热源工程建设,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持续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废”系列行动、“打逃废、树诚信”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健康稳定。狠抓脱贫攻坚,截至2018年底,全县11211户22622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现行标准下的稳定脱贫。动真碰硬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回头看”、环保部强化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全部为100%,生态优势不断释放。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药监督及信访维稳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全市第1位。

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县委为四大班子作表率,四大班子为各级干部作表率,出台县委狠抓工作落实“十条规定”,扎实开展对标学习、承诺践诺、“双招双引”擂台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服务发展的意识、能力和成效。牢固树立“看项目就是看干部,用干部就得看项目”的鲜明导向,让抓落实的干部有为有位,坚决打击歪风邪气,大张旗鼓表彰奖励狠抓落实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蔚然成风。同时,积极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以组织振兴为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突出抓好农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高标准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90处,下沉公共服务事项96项,全县109个社区,1281个自然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全部消除空壳村,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惠民路径”。